财报显示,前三季度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16.84亿元,同比下滑13.12%;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.89亿元,同比骤降603.07%。这一业绩表现远没有到达预期,凸显出香飘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。
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冲泡类业务的持续萎缩。2025年1—9月,公司冲泡类产品营销售卖收入为8.22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降25.96%。
曾几何时,香飘飘这类冲泡奶茶也有过国民消费现象级效应,然而,如今消费者对茶饮的消费习惯正逐渐向即饮、现制等方向转移,冲泡奶茶“遇冷”。
现制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、古茗等扩张迅速,2025年上半年,蜜雪冰城、古茗、茶百道、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五大现制茶饮品牌共计新增近9000家门店,截至2025年上半年,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达近5.3万家。
同时,外卖服务的普及打破了冲泡奶茶的等待场景,其便捷性优势不再,且冲泡奶茶高糖、高脂等健康问题也常被消费者诟病,难以适应年轻消费群体日益多样化、品质化的需求。
尽管香飘飘的即饮业务营收占比已超过冲泡业务,但增速仍难以弥补整体业绩缺口。
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即饮类产品出售的收益8.33亿元,同比仅增长3.92%。即饮业务虽然是公司重点培育的“第二增长曲线年保持增长,但面对冲泡业务的大幅度地下跌,仍显得力不从心。
此外,即饮赛道竞争异常激烈。传统巨头农夫山泉、康师傅、统一等凭借供应链与渠道优势低价渗透,元气森林、果子熟了等新锐品牌以差异化创新切入细分场景,无糖趋势下中式养生水、天然果汁等新品类崛起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。香飘飘即饮业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,它的毛利率也远低于冲泡业务,盈利水平有待提高。
香飘飘为推动业务发展,在营销方面投入巨大,但成效并不理想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销售费用为3.31亿元,销售费用率攀升至32%。从2020年到2024年,其销售费用累计达到36.36亿元,2024年的销售费用更是当期净利润的3倍,“以费换收”的运营模式难以持续。
例如,今年9月香飘飘策划的邀请奶龙担任“香飘飘绕地球治愈合伙人”的营销活动,虽引发了一定关注,但也存在争议,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。
对此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指出,香飘飘在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始终居高不下,但当下消费者注重品牌和产品的“调性”和产品推广的触达率,香飘飘在这样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。
面对传统业务的困境,香飘飘开始跨界进军现制茶饮市场。其全国首店正在杭州大悦城筹备中,此前也已通过快闪店等形式进行了试点积累。然而,跨界之路充满挑战。香飘飘缺乏现制茶饮的运营经验和专业团队,还需承担高额的人力、租金和运营成本。
而且,现制茶饮市场之间的竞争白热化,杭州大悦城周边已聚集30余家茶饮品牌,覆盖全价格带,香飘飘首店将直接面对古茗、沪上阿姨等品牌的激烈竞争。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认为,香飘飘需要完成产品线精简、组织架构重构、品牌传播重塑等层面的转型,才有机会在现制茶饮市场中分得一杯羹。
目前,香飘飘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,面临着传统业务下滑、新业务增长乏力、营销效果不佳以及跨界挑战巨大等诸多困境。怎么样应对这样一些问题,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,是香飘飘未来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