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开始阅读之前,希望您能点一下“关注”,这样做才能够方便咱们进行交流和分享。作者会全力以赴,为大家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内容。
5月20日的时候,有新闻报道提到一位李先生一次性购买了三万罐奶粉,据称是进口货,但到手后却发现这些奶粉绝对没奶香味。
李先生因此要求全额退款,并追究相关责任,然而卖家却拒绝了他的请求。随着事件的发酵,所谓的“进口奶粉”的原料来源也被揭开了。
如今,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中充斥着各种商品广告。家住临沂的李先生偶然刷到了一款奶粉的推广信息。
广告声称这款奶粉是从俄罗斯进口的,保质期长达两年,生产日期为几个月前,价格却非常低廉,只需几块钱就能买一桶。
李先生从中看到了商机,以每桶两块五的价格购入了三万桶奶粉,期待借此大赚一笔。
当这批奶粉送到后,李先生顿时傻眼了。虽然包装看起来还不错,但打开后发现完全不对劲。
大家都知道,奶粉通常不是纯白色的,一般来说都会有些泛黄。而李先生买到的奶粉却是纯白色。
考虑到这是进口产品,李先生觉得颜色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,于是决定冲泡试试看。
这一试让李先生彻底失望了。冲泡后的奶粉居然一点奶味都没有,而且看起来特别奇怪,甚至会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:上层稀薄,下层则沉积了一层沉淀物。
李先生感到十分愤怒,于是向媒体求助,并根据奶粉罐上的地址找到了代工工厂。
进入工厂后,李先生立刻发现了许多问题。厂内的设施极为简陋,地面还是水泥地,生产原料随意堆放在货架上,整个环境看起来更像是个水泥加工厂。
李先生拿起手机准备拍摄时,却被厂长告知这里禁止拍照。李先生见到厂长后,出示了自己的贷款单据,表明了自己订购了一批货,现在来就是要退货退款。
对此,厂长显得很不耐烦,声称自己不清楚这件事,谁卖的就找谁,工厂不负责处理此类问题。
李先生随后又找到销售商理论,没想到销售商毫不隐瞒地承认了奶粉的真实情况。
原来这根本不是奶粉,而是米粉,也正因为如此才没有奶味。销售商还表示这是别的客户定制的产品。
更让人费解的是,客户当时还问过销售商,喝这个会不会对人有害。销售商回答说虽然不会害人,但确实没有奶味。
听到这样的解释,客户竟然松了一口气,表明了自己并不是给人喝的,而是打算给鸡鸭狗等动物饮用。
不过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。既然不是给人喝的,为啥不直接购买宠物奶粉,非要费劲包装成奶粉呢?况且还特意询问是否会喝坏人。
尽管这些与李先生关系不大,但他仍然感觉到很气愤,认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是在欺骗消费者。
然而,销售商却不以为然。他承认奶粉并非进口,但也强调自己已经将情况说得很清楚。他还辩解说如果真的要耍无赖,可完全声称有人盗用品牌生产。
简单来说,销售商承认奶粉质量存在问题,但并不属于挂羊头卖狗肉,因为里面确实含有少量全脂奶粉和乳清粉,虽然比例极低,但确实存在,所以也能称为奶粉。
面对李先生的质疑,销售商表示只要含有哪怕1%的成分就能算数,更何况价格摆在那,两块五一桶还能怎样呢?
看到销售商如此态度,李先生一时语塞,只能转而讨论退货退款的事宜。然而销售商明确说概不退货,并且坦率地说出了其中的一些内幕。
销售商丝毫没有保留地透露了成本价,每罐大约两块三到两块四左右,两块五出售算是薄利多销,三万罐大概能赚3000元左右。
他还指出这早已事先说好,即使李先生以100元一罐的价格出售,也与自己无关,自己不会分到一分钱。
销售商还说了许多话,甚至表示可以介绍门路,还能帮忙收购,但退货是不可能的。
对于这样的答复,李先生没有办法接受,于是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了品牌厂家,结果却发现了惊人的事实:销售商还有更大的秘密。
品牌方法人表明了自己根本就没有生产该款奶粉的资质,自然也没有生产过这款奶粉。那么代工厂又是怎么回事呢?
品牌方回应称从未听说过所谓的代工厂,也不认识那位厂长。由此可见,所谓的代工厂其实就是一个造假窝点。
至此,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。所谓的“进口奶粉”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把米粉装进罐子里,品牌也是伪造的,这就是一个制假售假的窝点。
实际上,像李先生这样的客户还有很多,而且购买的数量更多,但遭遇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商家就是不肯退货。
然而,随着事件的进一步曝光,舆论压力慢慢的变大。如果事情继续发酵下去,无疑会对商家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。
比如万先生的经历就和李先生类似,想退货却遭到拒绝。但在舆论的压力下,万先生最终成功退了货。
从这一系列事件能够准确的看出,在购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,学会辨别真伪。同时,对于假冒伪劣产品,也要勇于举报,维护自身权益。